记者 张 烁
2017年10月21日05:31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 |
图①:“寻找工匠精神”系列舞台剧、辽宁人民剧院经典剧目《祖传秘方》在台湾国父纪念馆大会堂演出。 |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10月20日,十九大新闻中心举行第三场集体采访,主题为“文化发展开创新局面”。国家文物局党组书记、局长刘玉珠,中国艺术研究院话剧研究所所长宋宝珍,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京剧表演艺术家孟广禄,中央电视台驻北京记者站站长王小节,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西亚非地区广播中心主任夏勇敏等党代表现场回答中外记者提问。
从高原迈向高峰
2014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在文艺创作方面,存在着有数量缺质量、有“高原”缺“高峰”的现象。经过近几年的发展,情况有无改变呢?
“习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发表讲话之后,广大戏剧工作者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已成为一种风气。”宋宝珍举例说,中国国家话剧院有位年轻编导,为创作一台反映西藏地区人民生活的戏剧,曾去西藏近20次。“我们面临着历史上最好的话剧发展时期,我对将来中国话剧舞台上产生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伟大史诗性作品很有信心。”宋宝珍说。孟广禄也介绍,这几年,戏曲人下基层、进校园,有责任、有担当、有理想、有梦想,让好的戏曲唱得响、站得住、留得下。
作为媒体,如何在保持主流、权威、公信力的前提下拥有更好的传播效果?“节目应既有筋骨、又有温度、更有正气,紧扣时代主题,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观众们感受到真善美。”王小节举例说,央视前不久连续推出的《将改革进行到底》《巡视利剑》等7部大型专题纪录片,观众人数近10亿人次,正是用真心、动真情的结果。
讲好中国故事
十九大报告指出,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那么,如何在中华文化走出去的过程中,更好地讲好中国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