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柜娱乐手机版_钱柜娱乐app-开户投注

 中國共產黨新聞>>專題報道>>聚焦全面深化改革
剛剛落幕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指出,城鄉二元結構是制約城鄉發展一體化的主要障礙。破除城鄉二元結構,是解決“三農”問題的根本途徑——

深化農村改革著力點在哪兒(組圖)

2013年11月25日15:01   來源:安徽日報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原標題:深化農村改革著力點在哪兒(組圖)

在呂連生看來,城鄉要素交換不平等,農村資源過多流向城市,這是當前城鄉二元結構最突出的問題之一。

隨著工業化、城市化、市場化程度的加深,農村勞動力、資金、土地等生產要素向城市單向流動的趨勢逐步強化,農村資源流失的“空心化”現象日益突出。

據有關統計,每年約有七、八千億元資金通過金融渠道流向了城市,平均每個縣高達3億元以上。1億多農民工每人每年可為城市貢獻2-3萬元的生產價值,但帶走的年工資卻隻有幾千元。

有專家認為,當前在城市化的內涵、格局、路徑、速度等方面都存在一些模糊觀念,導致城市化存在許多問題,必須警惕過度城市化、過快城市化的問題。

“雖然目前安徽城市化率略低於全國平均水平,但不能唯城市化率而城市化率,應實際解決城市發展中的問題。 ”呂連生認為,遵循經濟發展規律,安徽大中小城市都要發展,應按比例成倍增長,其中要打造一兩座具有全國影響力的區域性大城市。但要解決城鄉二元結構、“兩張皮”問題,打通城市到農村“最后一公裡”,還是得走就地城市化的路子,向江浙等發達地區學習,發展重點鎮。

城鄉要素的平等交換和公共資源的均衡配置是核心問題。這其中包含實現基本公共服務的均等化,建立城鄉統一的社會保障體系以及城鄉統一的就業體系等。 “這就要擺正政府與市場的關系,不能讓看不見的手永遠看不見,讓看得見的手永遠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