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安康萬琴棋返鄉從事農業生產,近20年帶動400余人就業——
本報記者 張丹華
2025年05月28日08:51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 |
萬琴棋(左)與茶農在查看茶葉長勢。? |
小滿剛過,陝西省安康市平利縣廣佛鎮的千畝茶園迎來夏秋茶的採摘時節。採茶工的手指在茶芽間翻飛,殺青機在加工廠轟隆作響。山腰處,研學步道正在改造中,萬琴棋蹲在一旁,抓起一把新翻的土壤捻了捻,查看濕度。
離開大學校園后,萬琴棋曾在西安創業過一段時間。賺到“第一桶金”后,她開始思索:家鄉安康富硒產業發展優勢足,為何不回鄉從自己熟悉的農特產品入手創業呢?2007年,萬琴棋回到廣佛鎮,發展食用菌、蔬菜、茶葉等產業。
近20年來,她帶動400余人就業,創業培訓1500余人,職業培訓6000余人次。萬琴棋先后被評為“全國優秀農民工”“陝西省勞動模范”“陝西省三八紅旗手”。在家鄉熱土上,她讓夢想成真,溫暖自己,也照亮他人。
創辦企業,幫鄉親在家門口賺到錢
第一縷陽光拂過山腳下的樓宇,汪桂林輕手輕腳地掩上院門,正好碰到丈夫在給三輪車鏈條上油。
“今天要給漢中客商發3車貨,你那邊機器都檢查過了?”她邊系工作服邊問。
“昨晚就調試好了。”丈夫抹了把額頭的汗珠說。
這對夫妻在平利縣鄉源農產品工貿有限公司工作了10多年。2008年公司剛成立時,汪桂林還是個圍著灶台轉的家庭主婦。一天,她攥著招工啟事在廠房門口徘徊,正好遇上匆匆走過的萬琴棋。
“大姐要應聘嗎?我們正缺手腳麻利的人呢!”萬琴棋的一句話,讓她成了公司清洗菌棒的第一批工人。
“當時手泡得發白,回家聞到菌菇味都反胃。”汪桂林擦著操作台回憶,“可萬總常說‘咱們山裡人的金疙瘩就在這黑木耳裡’。她手把手教我們分揀等級,有次我誤把二等品裝進禮盒,她帶我們連夜返工到凌晨。”多年后,這名農婦成了后勤部負責人,現在正盯著新到的包裝機安裝。
汪桂林口中的“萬總”就是萬琴棋。如今,萬琴棋還記得簽下第一筆訂單時的情形。
客商捏著禮盒沉吟:“市面上的木耳才賣一半價格,你這個咋這麼貴?”
萬琴棋打開密封罐說:“這是我們高山椴木木耳,每朵都帶著木香。”最終,優良的品質獲得了消費者的認可。
在萬琴棋的經營下,公司建立產業基地近千畝,建成標准化生產加工廠房近5000平方米,帶動發展種植養殖戶500余戶。隨著規模擴大、效益增長,萬琴棋的努力也得到了認可和支持。公司在2019年被認定為省級返鄉創業示范園區,獲得一次性獎勵資金100萬元,2022年享受小微創業擔保貸款300萬元貼息政策兩年。
培訓技術,讓農戶真正學到東西
平利縣雲霧繚繞的茶山間,深褐色的老茶樹虯枝盤結,葉片在晨露中泛著油亮的光。“自幼便看鄰裡鄉親在土灶前炒制手工茶,青葉在滾燙鐵鍋中翻飛,這是刻進骨子裡的記憶。”萬琴棋說。
2010年初春,萬琴棋拿到了初級茶藝師証書。兩年后,當她站在廣佛鎮廢棄職校的院落時,目光被后山30畝老茶樹牢牢吸引。虯曲的枝干間萌發的新芽,叩醒了她心底的願景。萬琴棋當下便決定買下院落,進軍茶產業。
隨著茶產業漸漸有了起色,萬琴棋又冒出新想法。很多茶農因缺乏技術導致發展緩慢,如何才能幫助他們呢?2015年,安康市打造返鄉入鄉創業交流平台,發揮創業孵化基地和創業示范園區的作用,帶動創業就業。借助“扶持千名大學生創業”計劃,萬琴棋在安康市高新區創業大廈城開辦了創客培訓學院,專門給農民培訓實用技術、產業技能。
“每次培訓,我們都會優選師資,讓大家能真正學到東西。”萬琴棋說,“有時候,老師的一句話或一個想法,都可能會影響到學員今后一段時期的發展。”
今年37歲的呂芳雲從甘肅天水遠嫁而來,生育二胎后進入茶廠務工。經過幾次培訓后,呂芳雲慢慢對茶葉、茶藝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如今的她,能夠綰著精致的發髻在茶藝課上示范點茶。手腕翻轉間,茶筅擊拂出泡沫,窗外,茶芽青翠。
截至目前,創客培訓學院已經舉辦培訓班100余期,培訓學員1500余人,讓不少農家婦女有了一技之長。
推廣銷路,帶動家鄉產業發展
如今,萬琴棋的茶園迎來了新發展。“以前的茶園隻有100多畝,我在園區對面又開發了200多畝土地,改造成梯田,還引進了不少新品種。”
綠意盎然的茶山梯田間,萬琴棋創辦的農民田間學校呈現出別具生機的教學場景。30多名學員跟著農技專家穿梭在茶樹叢中。
“大家看,這株茶樹枝條過密,透光性差,會影響春茶品質。”高級農藝師劉濤邊說邊示范修剪手法,學員們圍著茶樹蹲下觀察,有人掏出手機拍攝細節,有人在本子上畫起示意圖。
“這所學校是在安康市農業農村局的指導下創辦的,不僅水電費減免,更重要的是有師資支持。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的余有本老師、中國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的葉陽老師,都給我們講過課。”提起這些“大專家”,萬琴棋倍感驕傲和感激。
這所沒有圍牆的學校,把課堂從教室搬到了翻涌著泥土氣息的產業一線。晾青車間裡飄著茶香,評茶員培訓班學員認真辨別殺青程度﹔電商直播區架著補光燈,返鄉青年們輪流對著鏡頭展示包裝好的新茶﹔就連休憩的涼亭都成了交流場所,幾名老茶農向技術員請教有機肥配比……
當農戶的農產品銷路不暢時,萬琴棋還免費幫農戶在電商平台上推廣銷售,帶領團隊開辟出“電商助農高速路”。
八角廟村的熊少翠就是受益者。曾守著農產品發愁的她,在萬琴棋的幫助下,把自制土豬臘肉、干竹筍等通過電商平台銷售一空,年銷售額超6萬元。
“家鄉越來越好,我的干勁兒也越來越足。”萬琴棋說。
本期統籌:白真智
《 人民日報 》( 2025年05月28日 16 版)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